您的位置 : 萤火小说网 > 豪门总裁 > 清风起,意难平!_精选章节

更新时间:2025-03-13 16:41:17

精选章节

林清风站在落地窗前,望着脚下川流不息的车流。这是他进入华信证券的第三个月,作为今年唯一一个被破格录用的应届生,他比任何人都要珍惜这个机会。

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,在他深蓝色的西装上镀上一层金边。这身行头花了他整整一个月的工资,但很值得——在金融圈,形象就是第一张名片。

"小林,过来一下。"

他转过身,看到部门主管王明达正站在办公室门口朝他招手。林清风快步走过去,皮鞋在地毯上发出轻微的摩擦声。

"坐。"王明达指了指对面的椅子,"有个项目想交给你。"

林清风的心跳突然加快。他记得上周五的例会上,王明达提到过一笔重要的并购案,涉及金额高达二十亿。

"这是永辉集团的资料。"王明达将一个文件夹推到他面前,"他们准备收购一家新能源公司,我们需要做尽职调查和估值分析。你来做第一轮方案。"

林清风的手指微微发抖。他翻开文件夹,看到永辉集团的logo时,喉咙有些发紧。这是业内最受瞩目的民营企业之一,而他将有机会参与这样的大项目。

"谢谢王总信任。"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,"我一定会全力以赴。"

"我看过你的简历。"王明达靠在椅背上,"你是你们那届最优秀的学生,但我要提醒你,投行不是学校。这里只看结果,不看过程。"

林清风点点头。他明白这句话的分量,也明白这个机会意味着什么。

接下来的两周,他几乎住在了办公室。白天走访企业,晚上分析数据,困了就在休息室的沙发上眯一会儿。他的眼睛布满血丝,但精神却异常亢奋。

在整理永辉集团的财务数据时,他发现了一些异常。这家表面光鲜的企业,实际上负债率已经接近警戒线。更让他警惕的是,他们近三年的现金流都在持续下降。

"这个项目有问题。"他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,然后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。

周五的例会上,林清风提出了自己的疑虑。他详细分析了永辉集团的财务状况,指出这笔并购存在巨大风险。

会议室里一片寂静。王明达的脸色很难看,其他同事也都低着头。

"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。"王明达终于开口,"但有时候,过于谨慎会错失良机。"

林清风还想说什么,但王明达已经宣布散会。他站在原地,看着同事们鱼贯而出,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。

第二天,他收到了一封邮件。发件人是风控部的张总,要求他提供永辉项目的所有资料。林清风没有多想,把整理好的文件发了过去。

一周后,永辉集团爆出财务造假丑闻,股价暴跌。而林清风,却收到了辞退通知。

"有人举报你泄露客户资料。"人事部的同事同情地看着他,"公司必须给客户一个交代。"

林清风如坠冰窟。他想起那封邮件,想起张总温和的语气,想起王明达意味深长的眼神。原来,这一切都是个局。

他抱着纸箱走出写字楼时,天空下起了雨。雨水打在他的西装上,浸透了那层精心打理的体面。手机不断震动,是催还助学贷款的信息。

这一刻,他仿佛听到了命运嘲弄的笑声。

雨越下越大,林清风站在写字楼前的台阶上,看着纸箱里散乱的文件。雨水打湿了那些他熬夜整理的数据,墨迹在纸上晕开,就像他此刻支离破碎的人生。

手机还在不停震动,他机械地划开屏幕,是一条催款信息:"您的信用卡已逾期,请尽快还款。"

他苦笑一声,把手机塞进口袋。西装已经湿透了,贴在身上又冷又重,但他浑然不觉。街上的行人匆匆跑过,没有人多看这个抱着纸箱的年轻人一眼。

回到家,房东正在门口等他。

"小林啊,这个月的房租......"房东搓着手,欲言又止。

"王叔,再宽限我几天。"林清风低着头,"我刚丢了工作。"

房东叹了口气:"不是我不近人情,我儿子要结婚,也需要钱......"

"我明白。"林清风打断他,"三天,就三天。"

关上门,他瘫坐在地上。这间不到二十平米的出租屋,是他最后的容身之所。墙角的泡面箱子已经空了,钱包里只剩下几张零钱。

第二天一早,他去了人才市场。但金融圈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,永辉的丑闻闹得沸沸扬扬,谁都知道华信证券开除了一个"泄密"的分析师。

"抱歉,我们暂时没有适合您的职位。"

"您的经历很优秀,但是......"

"要不您考虑一下其他行业?"

一次次碰壁后,林清风站在天桥上,看着脚下川流不息的车流。他想起刚来这座城市时的豪情壮志,想起在投行落地窗前俯瞰城市的意气风发,想起父母在电话里骄傲的声音。

手机响了,是母亲。

"清风啊,工作还顺利吗?"母亲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温柔,"你爸最近总念叨,说等你稳定了,想去看看你......"

"都挺好的。"他努力让声音听起来轻松,"最近在忙一个大项目,可能没时间接电话。"

挂掉电话,他蹲在地上,把脸埋进臂弯。泪水无声地流下来,混着雨水打湿了衣袖。

第三天,他送起了外卖。

起初很不适应。导航总是出错,订单经常超时,还被投诉过几次。但他别无选择,这份工作至少能让他付得起房租。

那天下午,他接了一个送往金融街的订单。当他气喘吁吁地跑到写字楼时,电梯却坏了。看了看时间,他咬咬牙,开始爬楼梯。

二十八层。

当他终于敲开办公室的门时,已经汗流浃背。

"您的......外卖......"他喘着气说。

办公室里坐着一位老人,正在看一份财经报纸。听到声音,他抬起头,目光锐利如鹰。

林清风愣住了。他认出了这位老人——陈明远,金融界的传奇人物,价值投资的泰斗。

"年轻人,你很守时。"陈老看了眼手表,"比预定时间还早了两分钟。"

林清风这才注意到,陈老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老式怀表,表盘已经泛黄。

"我......"他张了张嘴,却不知该说什么。

陈老放下报纸,仔细打量着他:"你以前在投行工作?"

林清风一惊,这才发现自己还穿着以前的西装,虽然已经皱得不成样子。

"是......在华信证券。"

"为什么离开?"

林清风攥紧了拳头。那些屈辱、不甘、愤怒涌上心头,但他只是平静地说:"因为一些......误会。"

陈老笑了:"你刚才爬了二十八层楼,就为了准时送一份外卖。这样的年轻人,我不相信会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的事。"

林清风愣住了。两个月来,第一次有人相信他。

"明天早上八点,来这里。"陈老递给他一张名片,"我缺一个助理。"

第二天早上七点,林清风就站在了陈老的办公室门口。他换上了唯一一套还算体面的西装,虽然已经洗得发白,但熨烫得一丝不苟。

八点整,陈老准时出现。他看了眼林清风,满意地点点头:"不错,很准时。"

办公室里的陈设很简单,除了那张堆满文件的办公桌,最显眼的就是一整面墙的书架。林清风注意到,书架上大多是经济学的经典著作,还有一些泛黄的笔记本。

"把这些文件整理一下。"陈老指了指桌上的一摞资料,"按时间顺序排列,重要的用红笔标注。"

林清风立刻投入工作。这些文件大多是企业的财务报表,有些甚至是手写的原始数据。他小心翼翼地翻阅着,生怕弄皱一个边角。

中午,陈老带他去了一家小巷子里的面馆。

"这里的阳春面,我吃了三十年。"陈老说,"知道为什么吗?"

林清风摇摇头。

"因为老板三十年如一日,用的都是最好的面粉,最新鲜的葱花。"陈老搅动着碗里的面条,"做投资也是一样,要找到那些几十年如一日,始终坚持做好产品的企业。"

林清风若有所思。

下午,陈老让他分析一家上市公司的财报。

"不要看表面的数字,"陈老说,"要看数字背后的故事。这家公司的应收账款为什么突然增加?存货周转率为什么下降?毛利率为什么波动?"

林清风仔细研究着报表,突然发现了一些异常:"这家公司的现金流和净利润严重不匹配,而且......"他指着资产负债表,"他们的短期借款增加了,但固定资产却没有相应增加。"

"很好。"陈老赞许地点头,"这说明什么?"

"他们在用短期借款维持运营,但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投资。"林清风越说越兴奋,"而且,他们的主要客户集中度过高,存在重大风险。"

陈老笑了:"这就是价值投资的精髓——透过现象看本质。"

就这样,林清风在陈老身边如饥似渴地学习。白天整理资料、分析报表,晚上就睡在办公室的沙发上。陈老的书架成了他的宝库,那些泛黄的笔记本里,记录着一位投资大师几十年的智慧结晶。

三个月后的一天,陈老突然问他:"你觉得现在市场怎么样?"

林清风想了想:"很多股票都在下跌,投资者都很恐慌。"

"恐慌的时候,往往是最好的机会。"陈老说,"记住,投资最重要的是逆向思维。当别人贪婪时恐惧,当别人恐惧时贪婪。"

就在这时,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。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,看到林清风时明显愣了一下。

"王明达?"林清风认出了来人,正是他在华信证券的前主管。

王明达的脸色变得很难看:"陈老,这位是......"

"我的助理。"陈老淡淡地说,"怎么,你们认识?"

王明达支支吾吾,额头渗出冷汗。林清风突然明白了什么——陈老在华信证券的地位,显然比王明达高得多。

"陈老,我......"王明达还想说什么。

"出去吧。"陈老挥挥手,"记住,在金融圈,诚信比能力更重要。"

王明达灰溜溜地走了。林清风看着他的背影,突然感到一阵释然。这两个月来,他第一次觉得,命运的天平开始向自己倾斜。

那天之后,林清风更加刻苦地学习。他开始系统地研究陈老的投资案例,发现这位老人总是能在市场最恐慌的时候,发现被低估的优质资产。

"陈老,"有一天他忍不住问,"您是怎么判断一家公司真正价值的?"

陈老从书架上抽出一本笔记本:"这是我1988年投资万科时的记录。当时所有人都觉得房地产要完,但我看到了王石这个人。"

林清风翻开笔记本,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次调研的细节:管理层的谈吐、工地的施工质量、甚至小区物业的服务态度。

"投资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,"陈老说,"要看到数字背后的人。一个好的管理者,能把平庸的公司做优秀;一个糟糕的管理者,能把优秀的公司做垮。"

就在这时,股市开始暴跌。创业板指数在一个月内跌去了30%,很多优质公司的市盈率降到了历史低点。

"机会来了。"陈老说,"但记住,不要盲目抄底。要找到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公司。"

林清风开始筛选标的。他重点关注那些现金流充裕、管理层优秀、但被市场错杀的公司。终于,他锁定了一家医疗器械企业。

"这家公司的研发投入占营收的15%,"他向陈老汇报,"而且他们的核心产品已经获得FDA认证,只是市场还没有反应过来。"

陈老仔细看了报告:"不错,但还有一个问题。"

"什么问题?"

"你只看了财务报表和产品数据,但没去看他们的工厂。"陈老说,"明天我们去实地调研。"

第二天,他们来到了这家公司位于郊区的新工厂。让林清风惊讶的是,工厂的自动化程度极高,而且管理井井有条。

"看到那个车间主任了吗?"陈老指着一位正在指导工人的中年人,"他在这个岗位干了二十年,对每个工序都了如指掌。这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"

调研结束后,林清风修改了投资报告,增加了对管理团队和实际运营的分析。陈老看完后,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:"这次由你来操作。"

"我?"林清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

"对,"陈老说,"我给你一千万的额度,你来决定买卖时机。"

林清风的手有些发抖。他知道,这不仅是一次投资机会,更是陈老对他的考验。

他选择了分批建仓的策略。在市场最恐慌的时候,他逆势买入。三个月后,这家公司的股价开始反弹,半年后翻了一倍。

"不错,"陈老看着账户收益说,"但你知道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吗?"

林清风想了想:"不是收益,而是我们真正理解了这个生意。"

"对,"陈老欣慰地笑了,"记住,投资的本质是做生意。只有真正理解一门生意,才能做好投资。"

就在这时,林清风的手机响了。是一个陌生号码。

"请问是林清风先生吗?"对方说,"我们是证监会稽查组,想请您协助调查一起内幕交易案。"

林清风愣住了。他看了眼陈老,老人却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:"去吧,真相总要大白于天下。

林清风站在证监会大楼前,手里攥着当年永辉项目的U盘。这个银色的小物件在他口袋里躺了两年,现在终于要重见天日。

"这是原始数据备份。"他把U盘放在调查员面前,"2019年11月7日下午3点,我收到风控部张天阳的邮件,发件地址是zhangty@huaxin.com。"

调查员调出系统记录:"但我们查到的邮件是从临时邮箱发出的。"

"所以有人盗用了张总的名义。"林清风调出手机里的照片,"这是当时王明达办公室的监控截图,可以看到张总根本没有发送邮件的时间。"

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。调查组长拿起老花镜,仔细端详着照片。画面右下角的时间戳显示,在所谓"泄密"发生的时间段,张天阳正在王明达办公室喝茶。

"这些证据......"老组长的手指在颤抖,"你早就掌握了?"

"这两年我每天都在整理。"林清风打开笔记本电脑,"这是永辉集团近五年的资金流水,他们通过关联公司转移了超过八亿资金。"

陈老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。他拄着拐杖,眼里闪着精光:"小王啊,还记得二十年前你刚入行时,我教你的第一课吗?"

调查组长慌忙站起来:"陈老师,您怎么......"

"做人要守住底线。"陈老走到会议桌前,"当年你在我组里实习时,可比现在有原则得多。"

林清风这才知道,这位铁面无私的调查组长,竟是陈老早年的学生。

三个月后,法庭宣判日。

王明达在被告席上脸色灰败。当法官念到"利用职务便利伪造证据"时,他突然转头看向旁听席。林清风穿着笔挺的深蓝色西装,就像当年第一次走进华信证券时那样。

"......判处有期徒刑七年。"

法槌落下的瞬间,林清风望向窗外。阳光正好,梧桐树的影子在地面摇曳,像极了母校图书馆前的林荫道。

当晚,陈老递给他一个信封。

"这是永辉集团破产清算的公告。"陈老说,"但你看这里——"他指着公告附件里的资产清单,"他们三年前收购的新能源公司,现在估值翻了四倍。"

林清风猛地站起来:"您是说......"

"还记得你当年发现的财务异常吗?"陈老微笑,"那些被转移的资金,大部分都投向了这家新能源公司。"

窗外的霓虹灯在夜色中流转,林清风突然想起那个暴雨倾盆的下午。原来命运给予的磨难,都是包装丑陋的礼物。

三年后,清风资本成立仪式上。

林清风对着镜头举起香槟:"我们的第一支基金会重点扶持两类人——出身寒门的大学生,和遭遇不公的创业者。"

台下掌声雷动。他看见陈老坐在第一排,正在擦拭那个老式怀表。表盖内侧的照片终于清晰可见——年轻时的陈老,身旁站着个穿工装的男人,眉眼与自己有七分相似。

手机震动,是母亲发来的消息:"你爸今天把报纸上你的报道,贴在厂区公告栏了。"

他望向宴会厅角落。父亲不知何时悄悄来了,正局促地整理着崭新的中山装。四目相对的瞬间,父亲举起大拇指,露出了笑容。

基金会成立三个月后,林清风在办公室整理捐赠名录时,陈老的怀表从书架上跌落。表盖弹开的瞬间,他第一次看清了那张泛黄照片的全貌——年轻陈老身旁的男人穿着印有"东风机械厂"字样的工装,胸前别着的厂牌上赫然写着「林建国」。

手机从掌心滑落,砸在大理石地面上发出脆响。二十年前的记忆突然清晰:父亲总在深夜擦拭的劳模奖章、永远锁在抽屉里的机械设计图、还有他醉酒后反复念叨的"要是当年能筹到钱......"

"看来你发现了。"陈老不知何时站在门口,手中捧着两个保温饭盒,"要不要听听东风机械厂的故事?"

1985年的雨夜,陈明远还只是个研究员。他冒雨冲进即将倒闭的东风机械厂,看到浑身油污的林建国正带人抢修最后一台机床。

"这是厂子的命脉。"当时的林建国指着自主研发的数控机床,"只要再有三万块周转资金......"

陈明远掏出了准备买房的首付款。三个月后,这台机床生产出国内首批精密轴承,可就在外资收购谈判前夕,林建国发现厂长在账本上做了手脚。

"老陈,这钱我不能要。"林建国把装着回扣的信封拍在桌上,"机械厂是工人们的孩子,不能卖给外国人当牲口使唤。"

收购案最终告吹,陈明远的三万块打了水漂,却换来一个承诺:"将来你的孩子,就是我的孩子。"

###

清风基金接到的首个特殊申请,来自东风机械厂旧址。斑驳的申请书里夹着老照片,几个下岗工人想用祖传手艺做机械腕表。

"这是爸爸设计的齿轮组。"为首的赵师傅掏出个铁盒,"他临走前说,清风基金的林总看得懂。"

林清风颤抖着拈起生锈的齿轮,月光下隐约可见"林建国1983"的刻痕。父亲去世前一个月,还在修改的机械图纸从铁盒滑落——那是用医院处方笺绘制的陀飞轮结构图。

三个月后,在基金会的发布会上,林清风挽起袖口:"这是我们投资的第一款产品,'东风·重生'系列机械表。"

大屏幕播放着纪录片:下岗工人们在废弃车间打磨零件,赵师傅的女儿用数控机床复刻出林建国设计的陀飞轮。当288个零件组成的机芯开始转动时,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。

###

十年后的立春,林清风带着女儿回到老厂区。樱花树下,小女孩指着铜像问:"爷爷为什么拿着齿轮呀?"

"因为齿轮会带着时光往前走。"他把女儿举上肩头,"就像清风会吹散乌云一样。"

远处传来整点钟声,基金大楼顶层的巨型齿轮装置开始运转。透过镂空的青铜结构,阳光在地面投下"1983-2023"的光斑,恰好笼罩着前来参观的寒门学子们。

陈老坐在轮椅上微笑,手中怀表的滴答声与齿轮运转声渐渐重合。春风掠过老厂区新栽的梧桐,带着金属与樱花的气息,卷起年轻人手中的基金申请表,像四十年前那个雨夜般,将新的故事送往远方。

(全文中)

  • 许源赫许折枝小说(花港物语)章节前文+TXT阅读(许折枝许源赫)最新章节
  • 完结沈景初顾鸢徐承泽的命运纠葛, 不可错过沈景初顾鸢徐承泽百度云(爱如烟花,转瞬即逝)隐藏剧情
  • (头条)穿书后我戳穿女主撕碎婚书小说终极反转(退婚夜,转身嫁未婚夫首长小叔,)清爽版阅读纯净版(康瑛宋依依岑泊文)
  • 朝旭作歌且停且忘阮青枝裴朝旭阮婧裴晓宇小说小说大结局(朝旭作歌,且停且忘)+早期章节(阮青枝裴朝旭阮婧裴晓宇)阅读
  • 网友评论

    还可以输入 2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