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说有只金鸡浑身散发着金色的光芒,每到破晓时分,它便会站在井边引颈长啼。
那啼鸣声清脆嘹亮,能传至数里之外,仿佛是在唤醒世间万物,又似在为佛光诵经祈福。
夏夜悠长,月黑风高。
一袭黑衣的身影如疾风般掠过寒光寺的高墙。
一个小和尚起夜,打着呵欠走出禅房。一阵冷风拂过,小和尚打了个寒颤,瞪大双眼朝四周张望,“喵”。小和尚长舒一口气,径直朝茅房走去。
小和尚正在方便之时,一道白光突然闪过。
夜空传来几声乌鸦的啼叫。
次日清晨,浓雾弥漫,久久不散。寒光寺的报晓鸡不知为何今日突然噤声,衣衫不整的和尚们被晨钟唤醒,却一个个摸着光溜溜的脑袋,不明所以。方丈早已穿戴齐整,坐在大殿里诵读早经。
一个小和尚慌慌张张跑进来,看到方丈正在打坐,一时不知所措,停了一会儿后摇摇头,转身正要离开。
方丈叫住了他,小和尚急得满头大汗,双手合十,向方丈行礼说道:“方丈,不好了,您快去后院看看吧!”
寒光寺的后院。
七八个和尚围聚在一起,似乎在讨论着什么,方丈见此情形停了下来,小和尚见状,清了清嗓子叫道:“方丈到!”。
那些和尚转身一看,齐声拜见。并迅速让出一条路来,只见那条石道尽头便是那金鸡井。
方丈缓缓走到众人面前,说道:“佛门之地,怎能大声喧哗?成何体统!”。
又看了看众人,问道:“监寺呢?”小和尚见状,凑近方丈耳边说道,监寺还未起床。
“还不快去叫!”方丈瞪眼望着小和尚。小和尚应了一声,转身离开。
方丈摇摇头,径直来到井边,只见一股股白雾,像炊烟般直直冲向天空。“这是为何?”方丈问道。
“禀方丈,弟子不知,弟子早上打水,见此井云雾缭绕,热气腾腾,怕是……怕是水开了。”其中一个和尚上前说道。
“阿弥陀佛,出家人不打诳语。水开?井水怎能烧开?此地无火无薪,如何能将井水烧开?简直是胡言乱语!”方丈呵斥弟子。
“监寺到!”一个小和尚喊道。
监寺慌慌张张来到方丈身边,先向方丈行礼,然后看了一眼众僧,询问发生了何事。
“众僧告知我金鸡井有异常,特来查看。你身为监寺,可知此事?”
“禀方丈,弟子不知。”
方丈轻叹一声:“罪过,罪过。此事就交给你去处理,务必查个清楚,你可听清?”
“弟子谨记。”
方丈拂袖而去。
监寺大步走到金鸡井边,俯身查看。
刹那间,监寺忽然冷汗直冒,转过脸,对众人说道:“都散了吧!”
众人都散去了。
午时,方丈正要用餐,一个小和尚突然闯进来,大声叫道:“方丈不好了,监寺师父他……出事了……”
方丈来到金鸡井旁,看到监寺平躺在井边,身上盖着一袭素衣。
方丈双眼紧闭,右手捻着佛珠,口中念着,罪过,罪过。
监寺被火化了。
寒光寺后院被上了大锁,成了禁地。
那夜月光黯淡,星星也仿佛被乌云遮蔽。方丈手持一盏油灯,缓缓走向后院那被封锁的金鸡井。
当他靠近时,只觉得一股寒意扑面而来,油灯的火焰也不停地晃动,像是受到了某种无形力量的惊扰。
方丈深吸一口气,定了定神,来到井边。他往井里望去,黑暗深邃的井口仿佛一个巨兽的大口,什么也看不见。老和尚将油灯放下,双手合十开始默默诵经,祈求佛祖保佑。
就在这时,他突然听到一阵隐隐约约的鸡鸣声,那声音似有似无,仿佛来自遥远的地方又似乎就在耳边。
方丈猛地睁开眼睛,他发现井口开始散发出淡淡的金光。
随着金光越来越盛,他看到井里似乎有一个金色的影子在缓缓升起。
几天后,方丈不知为何,死在了金鸡井中,死状和监寺一模一样。
寒光寺后来荒废了,但从逃出来的和尚口中传出这么一个传说。
寒光寺以前有一圣物——金鸡,是被皇帝赐过的震寺宝物,皇帝曾说过,金鸡在,寒寺昌,金鸡盗,寒寺亡。
而自从金鸡失踪后,寒光寺便厄运连连。寺里的和尚们人心惶惶,一些胆小的和尚早已悄悄离开。可还有一些人仍心存怀疑,一定要试图找出真相。
寒光寺下有个村子,名叫月牙村,村里有位樵夫叫三牛,年龄大概二十八九岁,生得虎背熊腰,力气大得像牛一样。
三牛听闻村里人的传说后,十分好奇,便决定独自前往寒光寺探寻金鸡井的秘密。
三牛翻过陡峭的山,又跨过湍急的大河,走了一天,傍晚时分,三牛看到眼前居然有一座鸡状的山。
三牛累极了,带的粮食也很快吃完了,他在附近找了些野果子吃,顺便生了一堆火,打算明天再前往寒光寺。
大概午夜时分,夜空黑得伸手不见五指,三牛正酣然入睡,突然,一声“咕咕咕”的鸡叫声响彻夜空。三牛以为天亮了,可当他睁眼一看,四周黑得像泼了墨一样,正在三牛不知所措的时候,又一声鸡叫声响彻天空。
“奇怪?俺没做梦啊。”三牛嘟囔着,又捏了捏自己的脸颊确认了一下。
“可天还没亮,鸡为什么半夜三更打鸣呢。”三牛越想越觉得不对劲。就在这时,离三牛不远处的草丛旁突然传出一阵奇怪的鸡叫声,三牛瞪大了眼睛,借着月色决定走过去看看。
可就在三牛离那奇怪的草丛近在咫尺的时候,忽然有两盏像灯笼一样的东西突然射向三牛,三牛睁不开眼睛了,眼睛又痛又热。过了好一会儿,被强光刺痛的眼睛才缓缓睁开。
三牛惊呆了,眼前竟然是一只浑身金光的鸡在活蹦乱跳,可这只鸡只有一条腿,头顶的鸡冠像是在流血。三牛擦了擦眼睛,突然这只鸡跑开了,三牛顾不了那么多,起身追去。
追着追着,那只金鸡突然昂首引颈,朝着月亮发出一声破空长鸣……
三牛不知何意,突然感觉身后凉风飕飕,转瞬一道白光掠过……
天亮了。
同村的乡民二狗在山脚下发现了三牛的尸体,还发现三牛的两只眼睛不见了。二狗赶忙回村,叫来了村长和其他村民。
山的后面就是寒光寺。
村长把二狗绑了起来,认为二狗平日里和三牛矛盾很深,这次肯定是蓄意报复。
二狗也懵了,虽然平日里和三牛关系不好,但也不至于杀人啊。而且二狗平日胆小如鼠,连一只鸡都不敢杀,怎么会杀人呢?
可是没有人相信二狗。
二狗被关进了地牢,由村民负责看守。这时,二狗突然想起前些天来的一个疯和尚,扯着他的衣领跟他说了一句话“金鸡在,月牙兴,金鸡盗,月牙亡。”
二狗这时才感觉事情有些不妙。
过了三天两夜,二狗饿得受不了了,朝着上面的人喊话。可是没有人回应他。
二狗用头顶开地牢的门,透过那条缝隙看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,整个月牙村的大街上密密麻麻地躺满了尸体。
二狗疯了,嘴里不知道嘀咕着什么。
后来,这件事被朝廷的县令知道了。
朝廷县令于是带人来到了月牙村,到了夜晚,县令和衙役们都守在那里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
午夜时分,果然又传来了那诡异的鸡叫声。众人紧张起来,县令紧紧握住手中的剑。
这时,那两盏像灯笼一样的光又出现了,朝着他们射来。衙役们纷纷用手遮挡眼睛,县令却强忍着刺痛,睁大眼睛。
他看到了那只浑身金光的独腿金鸡,头顶的鸡冠依旧像是在流血。
金鸡像是在挑衅一般,在他们不远处跳动着。县令大喝一声,朝着金鸡追去。金鸡引颈长鸣,像是在召唤什么。
县令追着追着,突然感觉四周涌起一股浓雾,紧接着一阵凉风袭来,有什么东西在他耳边呼啸而过。
再后来在现场就看到了发疯的二狗,二狗被带到县令跟前。
突然二狗扑向县令,扯着县令的衣领狂笑道:“嘻嘻,金鸡在,县令在,金鸡盗,县令亡!
公堂之上,明镜高悬。
明镜之下,一位年约五六十岁的县令正襟危坐,大声喊道:“把犯人二狗压上来。”
二狗被押至公堂,披头散发,浑身是伤。
“大胆刁民二狗,那月牙村村民72户与你有何仇有何怨,你竟将他们残忍杀害!快快道来,否则本官定斩不饶!”
“啊哈哈,好大的鸡,喔喔喔!哈哈”二狗疯疯癫癫在公堂跳起了舞。
县令大惊失色,连忙命人将二狗拉开。他深知此事透着诡异,绝不是普通的命案。
“大人,在下觉得他疯了,疯癫之人定说胡话,不如先关押起来,等钦差大人来。不知意下如何……”旁边判官贴耳小声说道。
“这,好吧,钦差大人何时到?月牙村村民尸检如何?”
“禀大人,钦差大人还有三天时间才能到,而仵作报告那72户村民皆腹肠发黑,似喝了什么毒药而亡,双眼被人用利器所伤。小人认为,这定是谋杀!”
“那你认为谁是凶手?”
“小人不知!”县令长叹了一口气
第二天子夜时分,大牢。
二狗吃了一些牢饭在监狱里呼呼大睡。忽然二狗听到一声鸡叫,二狗起身双眼瞪得越来越大,他感觉身后有什么声音在靠近,二狗慢慢转过头去,忽然一道白光一闪而过……
县令大人来到狱中,看到二狗的死状,忽然脑海里浮现出二狗之前说的一句话,顿时,县令两眼发黑,啥也看不清了。
第三天,钦差大人到。可县令大人病了,一直在说胡话。
判官把这几天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告诉了钦差,钦差命人保护县令,自己先去看了一眼二狗的尸体。
仵作告诉钦差,此人是被人下药毒死的。和月牙村的村民一样。
钦差一个人在房间来来回回走着,到底是什么人在连环杀人,为什么杀人,一个嫌疑犯都没有,死无对证,还有他们所说的鸡还有咒语是什么意思呢?
判官走了进来,端着一杯茶,“钦差大人请用茶”钦差接了过去,又放下。
“判官,我问你几个问题你要老实交代,不可撒谎,你可知你家老爷最近可得罪什么人?”
判官答道:“启禀大人,小人不敢撒谎,老爷是本地有名的县令,忠君爱民,清廉无私,从未与人有隙,而且百姓曾为老爷在衙门口树立了功德碑。”
“那你家老爷的家中可曾和睦呢?”
“回大人话,老爷有一妻一妾贤惠端庄,一儿一女恪守孝心,家里十分和睦”
“很好,最后一个问题。”
“你姓甚名谁,家在哪里。”
“回大人话……”
“不好了!不好了!”衙门外一捕快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,大喘气的说道:“禀告大人,县令大人他,他死了!”
“可恶,在我眼皮子底下杀人,要本大人捉住他,定要他碎尸万段。”
“判官,我这里草拟了一份文书,你立即快马加鞭,连夜送往京城,定要送到皇帝手中,这个案子实在太蹊跷了。”
“是”判官离去。
钦差来到后堂,看到县令面色发黑被人挖去双目,顿时怒火中烧,将守在后堂的下人和士兵挨个问了遍,可没有人知道县令为何而死,顿时,整个衙门传出一种声音,有厉鬼作祟!
就在钦差陷入思考时,他忽然看到在县令手中有一张字条,上面写着“金鸡在,钦差在,金鸡盗,钦差亡!
钦差看着字条上的字,眉头紧紧皱起,心中涌起一股寒意。这看似荒诞的话语,却又像是一种神秘的警告。他深知,这背后必定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。
钦差决定重新调查整个案件,他从二狗被捕的地方开始。月牙村此时已经被死亡的阴影笼罩,一片死寂。钦差走进一户村民家中,屋里弥漫着一股腐臭的气味,尽管尸体已经被搬走,但那股阴沉的气息依旧挥之不去。他仔细地查看每一个角落,试图找到一些蛛丝马迹。忽然,他发现墙角有一些奇怪的脚印,那脚印不大,但却有着独特的形状,像是鸡爪一般。
钦差心中一惊,联想到二狗之前疯癫时提到的“鸡”。他愈发觉得这鸡必然是案件的关键所在。于是,他命令手下四处打听关于这“金鸡”的消息。然而,村民们大多对这个词闻所未闻。
钦差在月牙村一无所获,只知道这个村的大部分人姓长孙,十年前迁到这儿,别的一无所获。
在衙役的带领下,钦差来到三牛曾经来过的地方。
此时,天已到傍晚,钦差命令大家生火做饭,但只能吃自己做的食物。
到了半夜,“咕咕咕”一声鸡叫声响彻了天空。钦差顿时觉得不妙,忽然看到正前方一只金黄色的独脚鸡一蹦一跳的望着他,然后朝着不远处走过去。
“来人啊,”可钦差环顾四周不觉惊了一身冷汗,四下一个人也没有。钦差意识到自己可能中招了。
钦差跟着金鸡一直往前走,忽然走着走着金鸡起身振翅一挥,飞走了。而此时,钦差不觉后背发凉,一阵阵阴风灌进了自己的脖子,钦差冷静的思考,他想到昨天发生的一幕幕,不觉冷笑道:“是想让我看到什么吧”,钦差双目紧闭,右手忽然从袖中拿出一面铜镜,拿在半空中喊道:“你看看自己的真面目吧!”
次日,太阳起,钦差早已收拾好一切,那些衙役们缓缓起身,不知道昨晚发生了什么。快到中午时分,钦差一行人翻过最后一座山,来到了寒山寺门口,衙役们先冲了进去,钦差看到寺里杂草丛生,寺里到处断壁残垣,破狈不堪。
钦差先来到方丈屋内,除了方丈生前的衣物,啥也没有,又来到监寺的房间,依旧一无所获。不得已来到后园,但见园门紧锁,门口立一大牌,上书写道“禁止入内”钦差命人破锁而进,后园一片狼藉,但一处地方引起了钦差的注意,不远处的石井旁上面镌刻着一些字,泛着金光,钦差慢慢走近,不觉一身冷汗,是当今皇帝亲自镌刻的敕书:“金鸡在,寒寺昌,金鸡盗,寒寺亡。”
钦差大臣瞬间明白了一切……
钦差大臣眼眶忽然开始湿润了,他望着京城的方向,突然想起皇帝给他说的一些话,“万木集于林,小可成筷,中可成材,老朽者可为用乎?”而他答道:“小木成中十年育,一朝成材万人伐,朽木难雕不入眼,叶落枯枝尽归尘”没想到皇帝自始至终都不相信他。
钦差跪下,双手捧在胸前,声音哏吔道:“臣愿陛下洪福齐天,江山永固,老臣先走一步了。”说完钦差纵身一跃,跳入了井中。在场的衙役们瞠目结舌,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,可就在那一瞬间,所有人看到一阵金光从井中喷射而出,寒光寺的上空传出一声嘹亮的长鸣,所有人惊讶的发现,在井中缓缓而起一只庞然大物,晶莹中带着一些红色的血丝一翅腾起,冲天而起的凤凰火焰眨眼间已经密布于天空之中,而后往京城方向飞去……
京城宫中,一黑衣人飞檐走壁悄悄溜到内宫……
“事办的怎么样了?”一个清脆而又带着沙哑的声音喊道。
扑通一声,黑影跪下,褪去外面的黑衣,摘掉头上的头套,卸下脸上人皮,双手合十道。
“善哉,禀圣上,背叛您的那些旧臣,兵将共120人全部杀光,陛下可高枕无忧了。”
“高枕无忧?你少算了一个吧”黑衣人大惊。
一阵白光掠过……
次日,宫中,有人看到一只火焰凤凰从南方飞来,染红了整片天空,最后落到明堂。
据说,皇帝早年路过寒光寺,听闻寺内方丈言,后园井中有一单足金鸡,若有五行后人之眼投之,便可化其圣兽,寻其真龙天子,助其主宰天下。那阵白光掠过之后,黑衣人惊恐地瞪大了眼睛,却发现面前站着的正是皇帝本人。
原来皇帝早有防备,他深知自己的周围暗藏着诸多危险,那些旧臣虽然表面忠诚,但暗地里却有着各自的小算盘。
皇帝微微眯起眼睛,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威严与冷漠,“朕早就料到会有人觊觎朕的皇位,那些旧臣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,却不知朕一直在暗中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。”黑衣人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下来,身体止不住地颤抖,他后悔自己如此大意,本以为可以得到皇帝的重重赏赐,却没想到自己也早已成为皇帝棋盘中的一枚棋子。
此时,那只火焰凤凰已经落到了明堂。宫中众人纷纷跑来围观,他们惊讶于凤凰的美丽与神秘。凤凰的出现让整个皇宫都笼罩在一层神秘的氛围之中。皇帝大步流星地朝着明堂走去,他心中清楚这只凤凰的到来定有着特殊的意义。
当皇帝来到明堂时,凤凰的目光正好与皇帝对视。在那一瞬间,皇帝仿佛看到了无数的画面在眼前闪过,有寒光寺的过往,有旧臣的阴谋,还有那些被隐藏起来的真相。凤凰似乎在向皇帝传递着某种信息,皇帝默默地低下头,沉思片刻后,他意识到这是上天给予他的警示与指引。
皇帝转身,对着身后的大臣和侍卫们大声说道:“朕为天子,当以天下苍生为念。往昔之事,无论是旧臣的背叛,还是这背后隐藏的诸多阴谋,朕都不会再追究。朕将以新的姿态,带领朕的子民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。”他的声音在皇宫中回荡,让每一个听到的人都感受到了他的决心。
从此,皇帝开始励精图治,改革朝政中的弊端。他广纳贤才,不再以出身和背景来评判一个人,而是看重他们的才能和品德。在皇帝的治理下,百姓们安居乐业,国家逐渐走向繁荣。而那只凤凰在传递完信息后,悄然离去,只留下了一个关于它的传说在世间流传。